奔山龙属

奔山龍屬(屬名:Orodromeus)是鳥臀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坎潘階)的北美洲,約7670萬年前的蒙大拿州,化石僅發現於雙麥迪遜組

奔山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晚期,76.7 Ma
PreЄ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演化支 颌齿类 Genasauria
演化支 新鸟臀类 Neornithischia
科: 帕克氏龙科 Parksosauridae
亚科: 奔山龙亚科 Orodrominae
属: 奔山龙属 Orodromeus
Horner and Weishampel, 1988
模式种
馬氏奔山龍
Orodromeus makelai

Horner and Weishampel, 1988

發現與命名

奔山龍的化石是由Robert Makela發現於蒙大拿州提頓縣,跟慈母龍發現於相同地區。模式種馬氏奔山龍O. makelai),是由傑克·霍納(Jack Horner)與大衛·威顯穆沛(David B. Weishampel)在1988年敘述、命名。屬名意為「山的奔跑者」,種名則是以發現化石的Robert Makela為名

正模標本(編號MOR 294)是一個部分身體骨骼與頭顱骨,發現於雙麥迪遜組(Two Medicine Formation)的下層,地質年代約7500萬年前,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坎潘階副模標本包含:編號MOR 249標本的19個蛋化石與胚胎化石、編號PP 22412標本的後肢化石、編號MOR 331標本的ㄧ個部分身體骨骼、編號MOR 248的頭顱骨與身體骨骼、編號MOR 403標本的腦殼。目前還沒有奔山龍的詳細研究,但過去曾有一篇奔山龍的未發表研究

敘述

奔山龍是小型、二足、草食性恐龍,可能與懼龍Daspletosaurus)、野牛龍Einiosaurus)等恐龍共同生存於同一地區。身長被估計約2.5公尺長

奔山龍的鑑定特徵有:眼瞼骨後端接觸到眶後骨顴骨有隆起、手腕骨頭沒有癒合、上頜骨齒骨的牙齒呈三角形

奔山龍胚胎化石的骨頭、牙齒已發展良好,霍納等人推測奔山龍是早熟性動物;而生存於相同環境的慈母龍,幼體孵化後仍需要長時間的親代養育

奔山龍被推測是穴居動物,如同牠們的近親掘奔龍Oryctodromeus),這是根據牠們骨頭的散佈與地點來判斷的

分類

在奔山龍的命名研究裡,牠們被歸類於稜齒龍科,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物種。目前稜齒龍類被視為並系群,而奔山龍是真鳥腳類的原始物種。

大眾文化

奔山龍出現在探索頻道的《恐龍星球》(Dinosaur Planet)電視節目第三輯,在節目裡牠們以群體方式生活,並且有一群傷齒龍獵食牠們。

參考資料

  1. Horner, J. and Weishampel, D., 1988, “A comparative embryological study of two ornithischian dinosaurs”, Nature (London), 332(No. 6161): 256-257 (1988)
  2. Scheetz, R.D., 1999, Osteology of Orodromeus makelai and the phylogeny of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s D. Ph. Thesis in Biology,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Bozeman, 189 pp
  3. Varricchio, David J.; Martin, Anthony J.; and Katsura, Yoshihiro. (PDF).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7,. online preprint . doi:10.1098/rspb.2006.0443.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奔山龍屬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
︿